广东展现烽火课堂画卷 传承爱国情怀

首页标题    综合新闻    广东展现烽火课堂画卷 传承爱国情怀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共有6条省内跨市主题历史文化游径入选,囊括相关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点72个。其中,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历史文化游径尤为引人注目。

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对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挖掘和整理工作,结合5年来南粤古驿道历史挖掘、保护和活化的新成果,先后完成了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办学旧址、定友图书馆、亚南书舍、砺儒书舍、玉清书舍等一批研学基地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历史文化游径正是将这些基地“串珠成链”,通过红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打造而成。

打造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抗日战争时期,于颠沛流离中弦歌不辍的不止西南联大。在南粤大地上,以国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培正中学、培道中学为代表的华南高等及中等院校,内迁至粤北乐昌坪石和犁市大村,坚持在烽火中办学,成为今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培正中学等高校和中学的根脉所在。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岁月里,一众师生坚持教育报国,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烽火课堂画卷。

2019年6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在韶关西京古道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时,在乐昌坪石一带发现了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等学校办学的历史遗址遗迹,由此揭开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的序幕。

202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立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在广东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省自然资源厅、文化和旅游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组织高校、科研机构、设计机构等多个单位,在地方政府部门的配合下,以韶关、清远、梅州、云浮四市为重点,规划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韶关坪石镇,素有“岭南第一镇,广东的北大门”之称,这里是广东、湖南、江西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抗战期间,国立中山大学曾在镇上的坪石老街建校办学。

在老街上,有一座联排二层青砖房,虽然建筑普通,但却是当年中山大学的图书馆旧址。抗战时期,为了守住岭南文脉,中国图书馆学家、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和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杜定友先生曾带着2000多册书籍,在这里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如今,在坪石老街图书馆旧址上,规划团队已按史料记载,修缮还原了一座新的图书馆——定友图书馆,这里也是“华南历史教育研学基地”的重要节点。

修复后的定友图书馆,窗明几净,书香满屋,既融合了现代审美,又保留了民国气息。图书馆附近是坪石中心小学和幼儿园,路过的师生们都爱在这“高大上”的图书馆里看书,他们都纷纷表示“可以在这么有意义的地方读书,真是太幸福了”。而这也恰恰是70多年前在这里坚守的“华南先师”们所期盼的。如今,定友图书馆已成为粤北红色旅游的重要打卡点。

梅州五华县歧岭镇荣福村的新苏屋、涂屋以及学生宿舍,是中山大学农学院的办学旧址。为让办学旧址焕发新活力,五华县制定了保护活化实施方案,以办学旧址作为重要阵地,融合红色旅游、南粤古驿道等,将沿线景点串珠成线。五华县岐岭镇党委委员曾益锋说:“游客除了到研学基地参观,还可以去曾国华将军故居、古驿道、大夫第等处考察游览。”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已初具规模,覆盖4个城市,共计11处。

创新挖掘历史遗存

1942年,世界上诞生了两部反映“二战”时期反侵略反法西斯战争的交响曲作品,一部是肖斯塔科维奇在当年3月完成的《第七交响曲》,另一部就是马思聪于当年12月在韶关乐昌坪石管埠完成的《第一交响曲》。

1940年8月至1945年1月,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在韶关坪石管埠村办学。从1940年9月至1945年1月,这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在战火中以诗为戈、以笔为矛的名师大家,一时间,管埠这个偏僻的粤北小村“群星荟萃”,多个学术成果也在这里诞生。

“左联”发起人之一,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作家,新四军臂章的设计者之一许幸之先生于1942年抵达管埠任教。他在《追忆与马思聪在林间的散步》一文中,追忆了1943年1月24日黄昏,他与马思聪两人在师范学院所在地坪石管埠的一次林间散步。其间,两人对音乐、美术、诗词、歌剧、舞剧以及电影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据了解,这条在大师的笔下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的“音诗漫步”的松林古道,将被活化打造为“诗音漫道”,供后人前来缅怀马思聪、许幸之等诸位先师。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诗音漫道”整体较长、适合步行,在沿线具有历史意义或周边环境优美等地方会设置休憩节点,供游人临时休憩;同时在相关时间节点,会在休憩点增加音乐、诗话等艺术类表演,凸显“诗音漫道”的艺术价值。

此外,韶关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还以文促旅。比如,当地制作了“爷爷的哨子”、书签、胶带、土布书包等体现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颇受游客青睐,销量十分可观。

文旅体融合打造“研学”品牌

去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梅州、韶关、清远、云浮四市联动,举办了“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系列活动。该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华南教育历史的挖掘和整理,促进了抗战时期岭南高校迁址粤北办学遗迹的活化利用。

其间,梅州、韶关、清远、云浮四市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注重挖掘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采用多种形式举办了各类文体旅活动,积极打造“研学+”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

以韶关为例,韶关市举办了以“重返烽火课堂、传承星火精神”为主题的千名学生研学活动以及“工农革命军坪石大捷战场中大工学院抗战教育游径”——重走长岗岭西京古道活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活动等,并组织众多院校、单位分批前往研学基地开展党日主题活动等。截至目前,已吸引了近3万人次的游客、学子前来韶关重温抗战时期的华南教育历史。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四市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进一步加强了对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宣传,推动了研学游径的策划打造和“研学”品牌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的文旅体融合发展。

2021年1月18日 11:53
浏览量:0
收藏